风浪中,努力去适应自然,在逆境中寻找突破 | 家帆赛九丰食品锦州义县站来稿
2024-09-20 15:25:02
14623
2024中国家庭帆船赛·九丰食品锦州义县站于近日结束,大家依旧热情高涨,组委会也收到了很多“小纸条”,记录了他们在家帆赛上留下的难忘时光,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都说了什么吧。
“无论是赛前培训还是比赛,都让我们彻底爱上了这项运动。”
锦州义县站是我们的第一次正式参赛,也是第一次带娃上船,第一次尝试和孩子两人合作驾驶。无论是赛前培训还是比赛,都让我们彻底爱上了这项运动。
在此之前是家帆赛天津站的时候,好朋友拉我们上了这艘“贼船”,让我们初尝了双体帆船的乐趣。那次朋友一边操作一边“安利”我们帆船的乐趣:它既紧张刺激又休闲优雅。行船的速度取决于操控者手中缭绳的松紧和风帆、舵叶的角度……更主要的是,它的竞赛过程像下棋一样,需要眼观六路的体察,随机应变的策略。速度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见风使舵的路线考量才是核心,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
而这次参赛,第一天的大风大雨和第二天的无风微风,让我不仅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当时风向、风力、天气、水流以及周边其他船只等各种影响因素,更是了解到帆船赛最重要的是同船人员的合作分工以及在换舷时的默契配合。在和孩子一起操作的时候,帆船出现过翻倒的倾向,当时她表现出的冷静沉着让我感受到了她对我的信任。即便知道我是个新手,她也依然不惊不叫地果断配合松帆、换舷、压舷。
在和妻子一起操作的时候,我感觉她更擅长分析风向。虽然我负责掌舵,但在比赛过程中,航线更多的是听她提示的调整建议。在每一轮比赛结束后,我们一家人一起复盘出现过的所有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火花”不断闪现。
风雨同舟的两天,更加深了家人之间的信任。赛前培训的时候,因为有刘教练在旁边指导,我才敢体验一把横风收紧帆的高速模式。他说帆船速度够快的时候风与帆的摩擦会发出簌簌声,这个声音是最好听的。我突然感受到他对这项运动的热爱,那一刻的簌簌声也感染了我们。参加过多次家帆赛的朋友说,我们第一次正式参赛就碰到了困难模式:大风大雨+无风微风+蒲苇草荡障碍,对新手来说,真的是很丰富的体验!总之,我们在此模式下成功完赛,还意外获得了最佳协作奖,感到很满足,很累很开心!这一次参赛学到了很多!后续的打算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帆船正式学起来。
“在风浪中,我们努力去适应自然,在逆境中寻找突破!”
这是一次难忘的帆船比赛,首日的挑战尤为突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和短时暴雨为比赛增添了几分不一样的色彩。参赛者们身披雨衣,在风雨中尽情挥洒,比赛在紧张的心跳和尖叫声中进行着。那两个小时里,大雨扑面,风卷浪花起伏,选手们都时刻准备着应对可能发生的落水救援、翻船扶正。
我们的船也经历过惊险一刻。绕标时,船身开始向一侧倾斜,我起初并未放在心上。然而几秒钟后,船体大角度倾斜,我已经感受到了微凉的水花浸湿了小腿。紧急时刻,我们迅速调整位置,坐在船的另一侧,通过调整压舷的配重来平衡船体。
因为下雨,前帆和缭绳都吸满了水,摩擦力更大,增加了操作难度。当时正好风向有变,需要迅速转换前帆。
我大喊:“好!”同时快速从她手中接过绳子,一拉、一提。前帆立刻从左侧换到了右侧,保证了船只借助更多风力快速航行。
比赛过后,下午的天空意外放晴,仿佛老天爷和我们开了个玩笑。帆船运动对我而言,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体验。特别是在风向适宜时,船只破浪前行,那种自由驰骋的感觉,正是帆船运动的魅力所在。回看父亲拍摄的视频和照片,船队在夕阳下穿过蒲苇草荡,一艘接着一艘,井然有序、悠闲自在,宛如渔家船队在夕阳中归航,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我们首日的成绩并不理想,排在第八位。第二天是晴天,但因为前一天下雨,次日变得异常闷热,气压低沉,空气潮湿。我和妹妹全副武装,穿上救生衣和号码衣,一上船便汗流浃背。我们在指定的出发点等风来,时刻准备全速起航,奔向瞄准的浮标和终点。幸运的是,风婆婆如约而至。三轮比赛结束,我们的船分别跑了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四名。加上第一天四轮的成绩,最终我们的成绩升至第三名,取得了T2组的季军,为本次锦州义县站的家庭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次家帆赛不仅是一场技能和勇气的考验,更是一次对自然力量的深刻体验。在风浪中,我们努力去适应自然,在逆境中寻找突破。这些经历,无疑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风大爷”说我们太聒噪了,熟悉的争执、熟练的”互殴“,顺风专治各种不服。”
这是我们一家三口第一次接触帆船,第一次参加家帆赛。
妈妈视角:之前为了锻炼孩子,我们送孩子去参加帆船夏令营,偶然了解到家帆赛,简洁明了地征询了家庭成员的意见,无知无畏地踏上了这段旅程。培训的时候是孩子和爸爸一起听课、驾船,我是来主打陪读和配重的。这里特别感谢锦州市帆船帆板航海协会提供的赛前培训,让我这个配重部门都学到了不少知识。
帆船运动是集智力、体能、勇气、协调能力为一体的运动。在我们的小船上,教练一但不在时就像“炸了庙门”一般:比如说绕标的时候,船长爸爸时刻沉浸于研究风向,他处变不惊,觉得风无处不在,在研究风向中逐渐迷失了舵向。这样的情况让我这个“旁观理论家”和那位“前帆小水手”可着急坏了。我们会对船长一顿警告催促,一顿语言输出!迎风换舷、顺风换舷的各个步骤之间,船长依旧沉迷风向,有时候动作做得犹犹豫豫,船一会儿停摆了,一会儿顶风了,船长会认为前帆没控制好,我们三个便又开始一顿“互殴”。
下船后,我们三个还争执着找教练争辩对错(真是可怜的船长)。几次训练里,接触了帆船基地的吴教练、黄教练、韩教练,风格各异,却都是热爱帆船的人。真诚、善良的教练们,会一面安抚我们,一面输出“干货”。最后一次训练的时候,风挺大,我们跑了一次顺风,真的差一点点就要翻船了,因为前一秒我们还在船上争执、埋怨,紧跟着来了一股强有力的顺风,瞬间让我们都惊呆了,闭嘴了。随后,我们开始各司其职。我随机应变,专职配重压船舷。前帆小水手一边用小小的体重压,一边还要控制前帆。船长用他稳重的身躯压住船身,同时抓主帆,控舵,高速安全地回到岸边。带着我们的不服和收获,我们来到了家帆赛锦州义县站的赛场,一面尽力熟悉环境,一面保持好的心态(毕竟是个比赛,我们不想当老末)。熟悉的争执,熟练的“互殴”又出现了!
第一天试航,因为各种“技术纠纷”,船上的一家三口似乎要在义县大凌河就河拆船了。第二天正式比赛,大雨瓢泼,遭遇了一段特别奇妙和宝贵的经历。一共四轮,从每轮成绩就能看得出我们的混乱。第一轮我们的总体表现还行,虽然成绩不佳但是顺利完赛了;第二轮、第三轮,我们没有成绩。为什么?船上的三人很混乱,风也乱,舵也跑,帆也放不明白了;第四轮,一开始也很乱,在这期间,救援艇来我们这边温馨提示“要不要放弃绕标返回岸边?” 我们没有放弃。我们庆幸我们坚持住了。为什么?因为“风大爷”说我们太聒噪了,熟悉的配方、熟悉的疗效,跟训练的时候顺风闭嘴的经历是一样的。我们各司其职地绕标了。顺风专治各种不服!
第二天的比赛就好多了。争执依然有,但是多了操作的互补,多了帮助和提醒,少了相互埋怨。小水手享受比赛,配重压舷的同时,用侧耳旁听的“窍门”拉着前帆。船长也收到了队友的肯定和认可。最终,我们顺利完赛,完美回岸。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帆友们的不少帮助。我们出发的时候不小心挡住了别人的航线,帆友让我们先走了,真的是太温暖了!备船时的T1高手帮我们挂帆,启航时“隔壁”帆友温馨提示前方有蒲草。帆友们及时避让,时不时还能听到韩教练“推舵、拉舵”的提醒,最后还有“华星号”杨老爷子的拆船指导。短短两天七轮的比赛,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贯穿始终。
茫茫人海中,在锦州湾赛前培训的际遇里,打开新的一页正写着“迎风换舷,顺风换舷,迎风偏转,顺风偏转,顺风闭嘴”,特此鸣谢吴教练、黄教练、韩教练和帆船老友“风大爷”。
大凌河里,我们认识了家帆赛,七轮比赛风雨无阻,救援船队一路护航,组委会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感谢组委会让我们通过家帆赛结识彼此,我们有了新的见识和成长,期待明年的相遇。
爸爸视角:明确风向很重要,她俩都不懂,我在思考。不是舵的问题,是帆没放明白。她俩在船上一直在“群殴”我,我包容了她们,我是船长,我有大海一般的胸怀。后期一家三口配合的不错。感谢组委会,感谢教练们,感谢杨大爷,感谢基地的学生们,感谢帆友,明年咱们再聚!
小宝视角:气死了,爸爸又不管舵了,说了也不听,自己老有道理。气得我都没管好前帆了,好在后来我靠“水手之夜”的小提琴表演赢得了最佳才艺奖,没有空手而归,很开心!明年希望爸爸妈妈还能再来参赛!